
猩红热为西医之病名,为传染病之一。考中医先贤关于猩红热之书,有陈静若先生之《疫痧草》与曹心怡先生之《喉痧正的》,然皆不如北平国医分馆聚集同道探论之防治猩红热方法。将此法结合个人治疗经验介绍于下:
一曰病名。中医曰疫疹,即丹痧,又名烂喉痧。
二曰原因。此证多由肺胃积热,遇时邪不正之气感触即发。以肺主皮毛,故多变相,传染亦易。春夏为多,秋冬遇天时过暖亦易感染。小儿为多,成人亦有患者。
三曰证象。发热恶寒,头晕头痛,身倦体疼,时或喷嚏,喉痛,面红。初起舌两边隐约有红点,二、三日后,舌全部表现猩红如刺,面红,通身及手背腕部皆红若云霞,且面部红色如绘蝴蝶状。其疹融成一片,色甚鲜红,扩散蔓延,状类红斑。重则手足痉挛,神昏谵语发狂,但口及唇部并无斑疹发现,是为本病之特征。又发疹后三、四日褪色,呈糠或膜状,搔之落屑。
四曰辨顺逆。自发疹自头至足者顺,自足至头者逆;先胸背而后四肢者顺,先四肢而后胸背者逆;头项背疹多者顺,胸胁疹多者逆;疹透发者顺,不透发者逆。
五曰脉象,浮数洪大弦者轻,细弱虚涩微者重。
六曰治法。初起宜辛凉透表加活血之品,里热重者宜多用清凉,疹出不透者宜多用疏表,逆传心包,神昏谵语者可酌用清宫汤、至宝丹、紫雪丹。
药物:
疏表药:
活血药:
清凉药:
养阴药:大生地,
处方:
初起用七分解、三分清法:
浮萍6g,荆苏穗6g,鲜茅根15g,蝉蜕5g,豆豉18g,鲜苇根30g,连翘9g,薄荷6g,
二、三日用五分解、五分清法:
浮萍5g,鲜生地24g,鲜苇根30g,赤芍6g,
四、五日用三分解、七分清法:
犀角屑1.5g,生石青15g,鲜茅根15g,鲜生地30g,鲜苇根30g,粉丹皮6g,连翘9g,
喉痛甚者,加山豆根、
外用吹喉药:玉钥匙,锡类散。
玉钥匙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:
锡类散:象牙屑1g,青黛2g,璧钱(俗称喜儿窠)20个,真
七曰禁忌:一忌辛温发散升举;二忌寒凉遏伏;三忌滋腻凝滞;四忌早服下药,下早则内陷;五忌沐浴伤阴,六忌食生冷;七忌风,愈后尚应忌风一月。
八曰预防:水缸宜常泡贯众或石
——本文摘自《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》
相关文章:
极期猩红热的中医治疗验方 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小儿初期猩红热